特朗普为何突然就怂了 关税闹剧自食其果
发布日期:2025-05-25 08:45 点击次数:65
4月17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,将在一个月内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地区达成协议。此前美国单方面发起的“关税战”,本质上是一场思维混乱的闹剧。
上世纪40年代,美国凭借强大的工业体系赢得了二战,成为世界上无可争议的第一工业强国。到了1960年代,美元与黄金挂钩,成为全球通用货币,确立了美元霸权。然而,美国人发现依靠印钞就能获得巨大利益后,开始迅速转向金融业,曾经辉煌的五大湖工业区逐渐变成“铁锈地带”,制造业大量迁往其他国家,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。
很快,美国意识到实业是立国之本,试图重振工业,但所有努力均告失败。重建工业不仅需要建设工厂,还需要产业工人、物流网络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支持。即使强行回流的制造业,在国际市场上也缺乏竞争力。
这些年,美国一直在研究如何在不遵循经济学规律的情况下实现再工业化。特朗普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简单粗暴的主张:通过加征关税保护本土企业,并迫使外国企业在美建厂。从2016年的特朗普1.0到2025年的特朗普2.0,其“关税万能论”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,只是变得更加极端。
一个基本逻辑是,美元霸权需要高购买力的全球货币支撑,通过贸易逆差向世界输出美元,再通过美债回流形成资本账户顺差。而再工业化的核心在于货币贬值、减少进口、增加出口,这会导致贸易顺差。两者显然相互矛盾。此外,发动关税战必然加剧通胀,导致物价飞涨,这也是自相矛盾的政策。
特朗普执政以来,类似的奇怪政策层出不穷,朝令夕改的现象频发。这场闹剧虽然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“黑色幽默”,但其破坏性却是实实在在的。国际贸易秩序已经受到严重破坏,美国作为发起者将承受最大后果,损失无法用金钱衡量。
因此,特朗普急于宣布将在一个月内解决问题,因为他知道这次玩大了。但事实总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,成年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遗憾的是,全人类都要为某些人的鲁莽和愚蠢承担代价。
面对“关税侠”的任性胡来,我们应沉着应对、谋定而后动,结局显而易见。大家无需焦虑,做好自己,静观其变。